合肥印刷 安徽印刷 合肥包装 安徽包装 合肥书刊、画册印刷 合肥精品书刊、画册印刷 ; 防伪商标;局部UV、局部上光; 精品茶叶包装;精品日用包装;
从奥巴马式家规看激发孩子超级潜能的N种可能
IQ在140以上的孩子都具备8个特征
身体发育良好
注意力集中
很早就会说话
各方面表现优秀
能迅速理解因果关系
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
不害怕失败
情绪稳定
这些特性是教育学者法兰奇对21位智商超常的孩子进行调查后总结的。
自然,高智商不是育儿的终极目标,但家长们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功利点讲是希望他们出人头地、成为明星,至少也要“高于平均值”。更广义的爱则是希望他们能快乐、幸福、健康,保持自立、自尊和自信,成为社会的强者,具有优秀的品格。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姚明、朗朗、韩寒。但望子成龙的另一面是拔苗助长,天才儿童的另一面可能是“伤仲永”。
现在的年轻父母,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接受更专业的技能培训,未必真正利于孩子成长;为事业无暇顾及孩子,让长辈或保姆陪伴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强势之资指挥他们的人生……放纵与家长式的做法替代了正确的引导、教育。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孩子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他的一生,无论是情商、财商还是智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我们承认遗传因素的作用,但人潜能的开发程度是不一样的。假如一个“天才儿童”的潜能是另一个普通孩子的两倍,而前者的潜能只开发了20%,后者则开发了70%,那么普通孩子就表现得更出色。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二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竞争,年轻父母的下一代可称为“超世代”——必须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一代。用一个“钱经式”的比喻,他(她)能否成为一支优秀的成长股,为家庭创造持续的“财富流”,取决于最初的激发与塑造。
测试
你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出好的家庭环境了吗?
YES-2分 NO-0分
1、孩子在家庭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是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或者是独生子女。
2、孩子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这种环境活泼有趣、富于变化并充满刺激。
3、家庭是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早期教育上。
4、父母内驱力强:他们不仅率先垂范,定出高标准,而且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很高。
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在家里,父母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相结合,另一面还将高期望值与对孩子的教育相结合。
测试结果:(各项分数为2分)
0分:毫无疑问,你尚未重视这个问题。
2-6分:您的家庭环境初步具备了培养天才儿童的条件,但是父母教育方式上尚待完善。
8-10分:您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儿童天才来说真的是仅差一步,思考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些过分热心了?不妨,给自己和孩子多点空间和自信,结果反而更好!
12分:恭喜您!相信您是一位专业称职的家长,出生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想不出色似乎都有点难了!
从测试中,你大概能意识到怎样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在营造这种环境前,先要清楚孩子的潜能有多大,又有什么特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从发掘孩子潜能做起
文/本刊记者 宋慧敏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应该有“宿命论”的思想,相信所谓的遗传基因,也不要太过于指望学校的教育。父母才是发掘孩子潜能最关键的人物。
尽早唤醒孩子的求知欲
早教,在当下父母眼中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能自信地说,俺家孩子的教育启蒙绝对不晚,胎儿期我们就有针对地进行了音乐、颜色、语言、文字等启蒙胎教;孩子才几个月,就开始进入亲子班,有针对性的学习各种技能;孩子两周半就读国际幼儿园了……
这些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确实做到了“早”,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实。然而更多家长却忽视了“教”。要知道,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个向孩子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早教的根本在于使每个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知道孩子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期,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状况不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长,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短。
比如语言。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岁之后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这个年龄段,孩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然后到5~6岁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学习新的单词,逐渐完善语句的表达。
因此,如果在特定的发展期内相应的能力得不到开发,过后便事倍功半,甚至会被埋没。
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这些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有: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
尽管很多父母对以上观点表示认同,现实生活中也在为孩子积极地付出行动。然而大部分父母却因此陷入误区,为了挖掘孩子的潜能,竟陷入不断给孩子灌输各种技能的填鸭式教育。其结果不仅没能将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谈到早期教育的成功范本,我们不能不谈到卡尔·威特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出生时曾被公认为有些痴呆的孩子,居然在其父的早教引导下,后成为法学界的知名教授,卡尔·威特的名字亦成为早期教育的代名词。威特父亲早在200年前便意识到儿童的潜能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减弱甚至消失,但如何才能阻止这种潜能消退?威特父亲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唤起孩子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提问。
放任与限制,这是艺术
通过上面测试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处于哪个分数区间的家庭,有个共同的事实就是,每个家庭现在至少都已经具备了培养天才儿童的条件之一。但为什么现实中还是有那么多父母苦于子女教育,甚至为孩子的成长大为苦恼呢?其实,天才的认定并不一定局限于眼前的分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找出属于孩子自身的潜能,将之尽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调动起孩子自己的主动性,你的孩子一定会是最棒的。
有人说,一位聪明的母亲在语言方面定是一位艺术家,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命令和强迫。所以,要想出不需要讲大道理孩子就能乐意去做的沟通方式。在孩子教育方面,放任与限制的把握,更是一门独到的艺术。要尊重他们,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家长们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
除此,放任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孩子各方面行为习惯的限制培养,放任不等于任由性情发展。诗人海涅曾说,“如果我们从未得到什么东西,我们就不会觉得不满足。”同样的道理,对孩子的行为坚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就不会让他感到痛苦。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教育孩子时父母的意见应该统一,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才好。
养育,没有终点的赛程
古语有云,“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以后是凡人。”
天才儿童要比资质平常的孩子更难教育。克服骄傲自满和狂妄自大,是对一个从小智力超群的孩子的最大挑战。这也是家长们容易忽略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关注点放在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可孩子的成长不是百米赛跑,关于赛程的成绩更没有标准的评判。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前面提到的早期教育在唤醒孩子们更多潜能的巨大作用,更没有否定赢在起跑线对孩子成功成才的影响力。毕竟,从小表现突出的孩子,更有自信,在克服困难面前会表现得更勇敢、更积极。只是,在这一论点下,很多家长机械地为赢而赢,而忘记了除了智能以及各种特长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心智培养。
只有品德、健康、智慧三位一体的人才是完美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种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种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种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种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
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是家长的一时冲动,养育孩子是没有终点的赛程,需要家长们保持足够的耐力和信心,不断地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爱心!如此之下,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
参考案例
“奥巴马式”家规
奥巴马夫妇对两个女儿,10岁的玛莉亚和7岁的萨莎,制定了几条看似简单,但操作性极强的家规:
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奥巴马是聪明的,一个人如何成为成功的人,首先就必须是有教养的,宽容的,豁达的,与人为善。
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真正地让自己从起床那一刹那开始整洁起来,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自立,多么简单而明确的要求,但却又是多么的难以做到。
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要有自己的责任心。拥有自己的玩具房,这是很好的主意,哪怕我们的房子再小,我们也努力为孩子开辟一块自己的天地,没有玩具房,就用隔断等弄出个玩具场所。
显而易见,奥巴马是非常注重卫 生习惯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又有什么比这一生存要领更重要呢。
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给予孩子一定的参与意识,同时让他明白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无疑是极好的生存教育。
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时间观念,作息习惯,这是一个人最初的生存需求。只有让孩子准时睡觉准时起床,他才有夜晚和白日的概念,才有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区分,才有严谨而有序的生活的节奏,才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
玛莉亚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无疑这是当下众多家长关注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注意奥巴马的措辞,是充实的课余生活,既然是课余,那就是娱乐,是消遣,是丰富平常生活的。
9.不准追星。
延伸阅读:
从小理财发财不难:3至22岁财商教育全攻略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不要以为这句话专指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在当前的经济社会里,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都进行有规划的理财教育,更是新一代父母的必要选择。
文/本刊记者 陈婷
暑假来临,孩子的学习上似乎可以松口气了,可其他方面的教育又上了议事日程。
读者宋女士近日给本刊来信:“这几年,我和先生都比较重视学习理财知识。我们的儿子马上要升初中了,我也想让利用暑假时间给孩子补充补充简单的理财知识。可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好像都是在讲外国人怎么叫小孩理财,但很多方法在国内根本行不通,我们也接受不了。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中国家庭的少儿理财方法?”
宋女士的疑惑可谓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理财也是一样,先有财,后有理财需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几乎不需要理财知识,主要是通过勤俭节约把基本生活安顿好。也正因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成年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但如今的社会发展了,对于在经济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就要和钱打交道,财富将是他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主题之一,可以说,社会的发展“逼迫”他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才能将生活调理得更精彩,这堂“人生必修课”从何时开始,也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财商轨迹。如果套用邓小平曾说过的一句话,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儿童理财教育刻不容缓
我们看到,有些人成年之后,能妥善处理和钱的关系,知道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借钱,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负债比例。可有些人成年之后,且不要说突然给他(她)中个百万元大奖该如何是好如何分配,甚至稍微赚得多一点了之后,就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一味挥霍就是一味节约。
同龄的年轻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差异,就是因为在他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能够给予他们接触前、自主支配钱的机会和经验。
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纵,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费,全由父亲或母亲代为处理,或是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有一点使用上的指导。如此一来,孩子对于钱的多少根本没有概念,进入社会初期还是如此;或者因为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挣钱的辛苦无法理解,进而可能因此影响自己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前阵子英国有个新闻,说英国包括抵押、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在内的个人债务总额每4分钟就增加100万英镑(约合1300万人民币)。每7分钟就有一个英国人因债务缠身,无法解脱而破产,已经有200万多人负债严重,处于终生还债状态。英国媒体在检讨此事时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非常重要。”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日本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所以,我们的家长朋友也不要羞于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独立成家以后,必然要和“钱”打交道。
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和课本中,没有“理财”这一课,家长们就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以前这句话主要是指孩子的学习。可现在,这句话也可以指孩子的情商和财商。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延伸阅读:
从小理财发财不难:3至22岁财商教育全攻略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不要以为这句话专指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在当前的经济社会里,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都进行有规划的理财教育,更是新一代父母的必要选择。
文/本刊记者 陈婷
暑假来临,孩子的学习上似乎可以松口气了,可其他方面的教育又上了议事日程。
读者宋女士近日给本刊来信:“这几年,我和先生都比较重视学习理财知识。我们的儿子马上要升初中了,我也想让利用暑假时间给孩子补充补充简单的理财知识。可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好像都是在讲外国人怎么叫小孩理财,但很多方法在国内根本行不通,我们也接受不了。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中国家庭的少儿理财方法?”
宋女士的疑惑可谓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理财也是一样,先有财,后有理财需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几乎不需要理财知识,主要是通过勤俭节约把基本生活安顿好。也正因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成年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但如今的社会发展了,对于在经济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就要和钱打交道,财富将是他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主题之一,可以说,社会的发展“逼迫”他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才能将生活调理得更精彩,这堂“人生必修课”从何时开始,也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财商轨迹。如果套用邓小平曾说过的一句话,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儿童理财教育刻不容缓
我们看到,有些人成年之后,能妥善处理和钱的关系,知道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借钱,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负债比例。可有些人成年之后,且不要说突然给他(她)中个百万元大奖该如何是好如何分配,甚至稍微赚得多一点了之后,就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一味挥霍就是一味节约。
同龄的年轻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差异,就是因为在他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能够给予他们接触前、自主支配钱的机会和经验。
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纵,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费,全由父亲或母亲代为处理,或是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有一点使用上的指导。如此一来,孩子对于钱的多少根本没有概念,进入社会初期还是如此;或者因为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挣钱的辛苦无法理解,进而可能因此影响自己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前阵子英国有个新闻,说英国包括抵押、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在内的个人债务总额每4分钟就增加100万英镑(约合1300万人民币)。每7分钟就有一个英国人因债务缠身,无法解脱而破产,已经有200万多人负债严重,处于终生还债状态。英国媒体在检讨此事时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非常重要。”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日本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所以,我们的家长朋友也不要羞于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独立成家以后,必然要和“钱”打交道。
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和课本中,没有“理财”这一课,家长们就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以前这句话主要是指孩子的学习。可现在,这句话也可以指孩子的情商和财商。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理财教育幼儿园阶段:认识钱的来源和用途
文/本刊记者 陈婷
理财教育主题:
●钱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爸爸妈妈工作挣来的?
●钱长什么模样?熟悉分、角、元硬币和纸币的图案和数字。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可以买玩具、汽车、房子……
●怎样用纸币凑成10、20、50、100等整数?学习简单的加法。
●哪些东西花钱多?哪些东西花钱少?以生活中的物品为例,学习简单的大小比较。
曹女士的女儿今年9月1日就要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了,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孩子幼儿期间,是如何有意识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认识的。
认识钱的来源
“女儿三岁刚上幼儿园那年,我先生下班比较晚,她就老爱问我,爸爸为什么老是这么晚回来啊。我告诉她,爸爸要工作,要赚钱。她就会问,爸爸赚钱干什么呀?我告诉她,爸爸赚了钱,可以买东西,可以给宝宝买好看的衣服穿,给宝宝买大房子住。她有些似懂非懂。
等到女儿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就有意带着她一起到了园长办公室,让她看着我把学费交给园长。我告诉她,这些钱交给园长,幼儿园的老师就有了工资,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可以有玩具玩,有画笔用,这笔钱还可以被幼儿园用作修建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玩耍小场所。让她知道,必须交了钱才能上幼儿园。同时,我还告诉她,这些钱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得来的,只有工作才能获取金钱。努力学习的小朋友才能有大本领,才能找到好工作挣更多的钱。”
[记者点评]:
◆现在家庭收入高了,做家长的总是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结果导致小孩子不懂得爱惜财物,损坏、浪费、奢侈的现象非常严重,总认为家长的钱是从银行里变出来的,比如家长领着去商场,孩子见到好吃的好玩的就要买,不给买就又哭又闹,如果不希望孩子养成这类坏习惯。就应该告诉孩子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有珍惜钱的意识,并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
了解钱的用途
知道钱从哪儿来以后,也要告诉孩子钱能干什么用。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曹女士有着自己的经验:“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我就让她认识硬币和纸币了,让她做到能够区别钱的大小。去便利店时,我会带着她一起去。我用一枚一元硬币买一个茶叶蛋的时候,会故意让她看到。等到下一次一起去便利店时,我拿三枚一元的硬币买一瓶饮料时,也会特意让她知道我花了多少钱。有时候去大卖场,我也会让她学着辨认常买的物品的标签价格。买玩具的时候,也尽量让孩子一起去,让她知道,玩具也是拿钱换回来的。”
总之,就是要变着法子让孩子知道,钱可以用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学习物品。
[记者点评]:
◆让孩子知道钱的价值,知道钱能用来干什么,也是幼儿理财教育中的重要一步。比
如,家长们都喜欢为孩子准备可爱的储蓄罐,培养孩子们的储蓄意识。其实,为了让孩子加深对“小钱”、“大钱”的形象感官意识,不妨让孩子拥有两个储蓄罐,从而让她学会辨别钱的大小、多少和用途不同。如一个绿色的储蓄罐给孩子用来投放一角、五角的硬币,积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把零钱取出来,跟父母换一元的硬币,然后放到红色的储蓄罐里。告诉孩子,积累了多少个一元硬币后,就可以给自己买玩具。
◆除了让孩子知道钱能够购买东西,也最好能从小就让孩子懂得,钱也可以帮助别的
小朋友。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上不起学,买不起书,没有玩具玩。当孩子的红色储蓄罐攒够五十个一元钱硬币时,就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去读小学一年级,让他们坐到教室里,等等。
初步学习使用小额零钱
“眼看着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我也打算给孩子增加一些难度,让她自己初步学着独立使用钱。”曹女士说。
“最近夏天到了,我经常让她拿5毛的硬币去小区的自动饮水机机器里打水,放进去5毛,能出来一大桶纯净水,让她独立去完成。有时候我会给她一张20元的面包券,让她到小区门口的面包房里去给家人买上几个面包,刚开始孩子还不愿意去,胆子小,怕羞,后来我就陪她进去,在旁边看着她将一个个面包标签上的数字看过来,然后计算哪几个加起来正好等于20元,如果算多了或少了都不能过关。”
[记者点评]:
◆随着孩子的年龄慢慢长大,现在上小学前的幼儿也都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此时此
刻,正是增加幼儿理财教育内容的好时机。曹女士这样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关键不在于让孩子真正去支配多少钱,而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可以分配和使用钱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简单的加法。
◆同时,也可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感,懂得对家庭经济付出一分力。
比如,家里需要买一盒9元钱的牛奶时,可以告诉孩子这盒牛奶爸爸妈妈和宝宝都要喝,所以每个人都要出钱,并让孩子真正从储蓄罐中拿出三元钱,让孩子学会花钱买东西。
小学阶段:挣取和用好零花钱
文/本刊记者 尹娟
理财教育主题:
●零花钱可以用来买哪些东西?可以用于正当合理的方面,而不要乱花。
●哪些途径可以挣自己的零花钱?通过家务劳动、参加比赛、做好事等进行鼓励。
●零花钱怎样挣更容易?家务劳动报酬低一些、做好事或考好成绩报酬高些来进行不同程度的鼓励。
●零花钱如何合理安排?可以买玩具、学习用品等,也可以将节余的钱放进储蓄罐或存银行。
●零花钱怎样用有意义?母亲节买支康乃馨、为生病的同学买张问候卡、给爷爷奶奶准备小生日礼物等。
“现在孩子的都偏早熟,古灵精怪的。我女儿童童今年11岁,我觉得对这样年龄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家长不可能用填鸭式的方式,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入手,反而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37岁的陈女士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
从零花钱里学消费规划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中午在学校里吃午餐。小孩子们在一起,喜欢吃点小零食,女孩子们也喜欢在学校旁边的小店里买点可爱的橡皮、笔等小文具。于是童童开始向我要求一些零花钱。”从那时起,陈女士每个礼拜都会给女儿20元钱。
“刚开始的时候,童童对怎么花零花钱并没有概念。”和好多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一样,童童对独立支出并没有控制的意识。第一个礼拜,童童周二晚上就告诉妈妈,自己的钱用光了,想再要点零花钱。“其实20元并不算多,但是我觉得零花钱是这个阶段儿童财商教育最好的一个机会。”面对女儿的不安,陈女士并没有斥责,而是耐心地问童童,她的零花钱都用到了哪些地方。
“买了冰淇淋,买了饮料,买了贴纸……”童童一一道来,陈女士就开始帮着女儿分析这些零花钱是不是真的花着有必要。
接着陈女士给了童童两个方案,一种方案是这周不再给她零花钱,另外一种方案是再给童童10元钱,但是要从下周的零花钱里扣除。
“妈妈,我选后面一个办法!”过了两个礼拜“紧巴巴”的生活之后,童童重新领到了每个礼拜20元的零花钱,“她当时大舒一口气,告诉我说——‘妈妈,零花钱少的日子真不好过啊,我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记者点评】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陈女士对女儿零花钱的限制太过苛刻了,但是钱并不是表达对子女爱护的唯一方式。对于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们来说,他们对金钱并没有明确的认识,父母的一味娇惯,只会让他们形成“我想要的,就可以得到”这样的错误观念。从小就缺乏对金钱和欲望的控制,长大之后,当他们有独立的能力获得收入时,就很难做到有规划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从零花钱入手,是进行财商教育的一个不错的途径。不过,当他们在花钱上出现小毛病的时候,家长们不应当采用责备或是命令的口吻,用温和的语气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提供方案为他们解决问题,才是理想的处理方式。
小孩子们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零花钱上过度的限制往往会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出现不合群、甚至自卑的心理。因此家长们在制定零花钱的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平均的水平,确定合理的范围。
教孩子自己去赚零花钱
在零花钱的规划之外,陈女士也希望给女儿一些“开源”的意识。于是,陈女士和丈夫商量之下,为女儿建立了一套“家庭报酬”机制。
有一次,童童提出想买一个新款的哆拉a梦机器猫,陈女士告诉她,“这个玩具大约需要200元,其中150元我和爸爸可以为你支付,其余的50元你自己来赚可以吗?”
童童点头答应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陈女士提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方案——每洗一次碗,陈女士就给童童记上3元的报酬,“这样,你一个月就可以挣到90块钱,不仅够买玩具了,多下来的钱还可以留着自己用。”
“那时候她还够不着水池,站在小凳子上,用稚嫩的双手努力地洗碗,真有点心疼。”陈女士说。一个月后,童童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和妈妈一起买到了心爱的机器猫玩具。她自豪地把这个娃娃放在自己的床头,每逢有亲戚过来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童童会把‘工作’这两个字念得特别大声,这个时候我才会真正觉得欣慰。”
【记者点评】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工作获得报酬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明白,劳动和工作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国外的一些儿童,很早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打工挣零花钱,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推销饮料、送报……对于国内的父母们来说,可以在子女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创造一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方式。但是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宜制定过高,以免孩子们在现实中有落差感。
给女儿发“奖学金”
当然,在财商教育的同时,陈女士也没有放松对女儿学习的督促。“童童特别崇拜大表姐,大表姐在美国念书。有一天童童告诉我,她也想以后到美国去念书。”陈女士就不失时机地告诉童童,表姐在国外念书要花不少钱,但是因为她成绩优秀,可以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这样就不用自己支付很多的钱了。
“哦,那我也要拿到奖学金!”童童的一句话给了陈女士不少启迪,她在童童的“工资表”上新列出了“奖学金”的项目——如果童童拿到班级考试的第一名,就可以获得50元的奖学金。“现在的奖学金是爸爸妈妈为你支付的,但是以后你一直保持下去,就可以获得学校发给你的奖学金,你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记者点评】
对父母们来说,使用金钱作为动力,以达到激励子女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这样很容易滋生孩子们错误的学习目的。
陈女士所效仿的这种奖学金的机制,倒是值得家长们借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包括国内的、海外的知名学府,为了吸引人才都提出了非常优厚的奖学金方案。提前把奖学金的模式搬到家庭里来,可以让子女们日后更容易接受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家长们在效仿这种模式时,应该向孩子们说明,目前是父母在为他们提供奖学金,而未来他们所需要争取的是外界所提供的激励。
初中阶段:学会记账管好钱
理财教育主题:
● 每月的生活费标准多少?包含哪些内容?可以视每个家庭的具体经济状况而定。
● 遇到财务困难怎么办?分析问题的原因,减少某些方面的支出。
● 怎样规划使用生活费?可以采用记账的办法,长期坚持。
● 如何能让“钱生钱”?开设儿童账户,了解利息产生的原理。
● 如果选择存款种类?了解存款期限和利息多少的关系。
辛桦是一名初三学生,他说小时候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大富翁”。
“我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游戏中揭晓本月的冠军是……”当游戏中荣耀的光圈照耀在自己操作的那个虚拟人物头上时,“觉得很有成就感!”而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刚刚上初三,辛桦已经俨然是自己的财务管家了。
初一开始学会记账
进入初中,爸爸就和辛桦进行了一次“正式”的交谈。“从上中学开始,我就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开销了。”辛桦告诉记者,支配自己所有生活开销的意思时,除了学费、家里的生活费支出外,父母将每月给辛桦400元的费用。在这个额度之内,辛桦的日常开销、学习书籍和学习用品的支出都是由他自行支配。
刚开始的时候,辛桦并不以为然。“我又不是小孩子,难道这点事情还做不好吗?”可是不久之后,辛桦就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那阵子同学聚会很多,大家都喜欢凑在一起吃火锅、唱唱卡拉ok。”出手大方的辛桦也总是乐于抢着埋单。一两次下来,辛桦就发现自己的400元已经剩得不多了。
于是,辛桦开始了人们想像中女生才会做的事情——记账。“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简单得excel表格,把平时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项目都列上去,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后就花点时间回顾一下今天花了哪些钱,一一地敲到电脑里去。”辛桦说,“电子表格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进行统计,这样我就对已经发生的花费一目了然。”有了记账的意识,对支出的规划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记者点评】
步入中学学堂的孩子,往往有点“小大人”的心态。尽管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非常希望自己具有独立的个性,并且为社会所认可。辛桦的父亲就很善于抓住青少年的这种心理,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让辛桦感受到父母给予自己的空间。
对于这个年龄段子女的家长们来说,尊重青春期他们渴望自我空间的愿望,因势利导地进行财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单一地采用限制的办法,控制他们的零花钱,起到的效果反而不尽人意。
在子女们独立管理账务遇到困难时,家长们也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办法,教给他们一些改善财务状况的手段。如辛桦自我设计的记账表、从实践中摸索出的“费用预提”方法都是很好的例子。
开设孩子自己的银行账户
“每逢春节,我也有一笔不少的压岁钱。上初中之前,压岁钱都要上交给父母。可是自从开始独立做财务管家之后,爸爸也放权给我,可以自由地管理自己的压岁钱了。”刚开始的时候,辛桦的目标是用压岁钱给自己买一台psp。
可是爸爸却给了辛桦一些建议,他从银行里拿来了一张儿童账户的存单介绍,他告诉辛桦:“如果把压岁钱存到儿童账户里,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拥有像大富翁游戏里那样的资产,虽然不多,但这可是一笔真实的资产,还能得到利息回报。如果你只是买了psp,过几天玩厌了就扔在一边,没什么用处了。”
是花费还是积蓄?权衡之下,辛桦选择了后者,“我想做生活里真实的大富翁财富冠军。”在爸爸的陪同下,辛桦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银行账户。不过,在选取什么样的存款计划时,爸爸又给了辛桦一道选择题。
“他告诉我,银行存款有不同的种类,在给付利息的时候,利率也不一样。比如活期存款,利率很低,但是它的好处是随时可以提取,如果我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时从银行取出来。但是定期存款就不一样,它的利率比活期高,缺点是要到期才能支取。”
辛桦最终选择了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因为通过初一第一学期的锻炼,我已经学会了支配父母平时给我的生活费,我暂时不需要这笔存款。那时候我想,三年后我就上高中了,说不定这笔钱到时候我就可以派到大用处了。”辛桦告诉记者,现在他自己的账户里已经存够了6000元,“我喜欢摄影,再过一段时间,我就可以用自己的钱买一只单反相机了。”
【记者点评】
带着子女们去接触一些金融服务,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储蓄和收获的乐趣,也是这个年龄段,父母们可以进行财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儿童账户,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看到自己是账户的主人,孩子们会有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
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们普及一些金融上的基础知识,通过计算和实例的办法,让他们明白不同金融产品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
高中阶段:学习投资如何起步
文/本刊记者 尹娟
理财教育主题:
●学习投资从哪里起步?股票风险较高,基金是较好的选择。
●怎样开设投资账户?了解开立账户的程序,学习网上操作等技巧。
●投资过程中如何克服心理病?注意克服浮躁心理,培养坦然的好心态。
●如何向别人借钱?借钱需要付出成本,了解贷款初步知识。
●赚了钱以后做什么?帮助自己和帮助别人,培养正确的财富观。
在众人的眼里,老潘无疑是一位很开明的家长。他对儿子小翔的要求是,在班级里成绩在前15名,业余的时间里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翔从上高中开始,就对投资展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对此,老潘并不反对,相反还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教孩子学会贷款
从小小翔就有了自己的儿童账户,每年到了春节和小翔过生日的时候,长辈们给的“红包”,小翔都会一分不动地存进银行账户。
但是,小翔似乎对贷款并没有特别的意识。去年年末的时候,小翔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告诉我,自己有一些存款,但要是买电脑的话还差3000元,他想向父母借这笔钱,预备到了春节的时候还给他们。
“说实在的,当时我挺高兴的,儿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要用自己的存款买东西,而不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过,老潘还是因势利导地告诉小翔,父母可以借钱给他,但是小翔必须支付一定的利息。
“还要付利息?”面对儿子的不解,老潘就拿家里的房贷来举例子,“家里买房向银行申请了30万元的贷款,银行为什么要借钱给我们?是因为他们要从中收取贷款利息。我们每月还房贷2000元里,有一部分就是给银行的利息。”老潘和小翔一起从网上查到了贷款利率的资料,提出如果儿子能够以5%的年利率支付利息给父母,就可以先借钱给他。
“小翔算了算,两个月之后他就可以用压岁钱还上借我们的钱,一共需要付25元的利息。”小翔觉得利息并不算多,爽快地答应了老潘的要求。
【记者点评】
信贷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对于高中生们来说,他们日后长大成人,可能需要申请助学贷款、住房贷款,当他们创业的时候,还可能需要创业贷款……因此,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向他们灌输一些信贷方面的知识也未尝不可。
也许25元钱对父母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从这种生活体验中,家长们可以让子女们产生切身的体验——明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不属于自己的钱,就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
熟悉“钱生钱”的方式
小翔一直对投资有着很大的兴趣,从小翔领到身份证之后,老潘就带着小翔去办理了正式的银行账户,并开始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投资的产品给他。
刚开始的时候,小翔对股票很感兴趣,但是老潘觉得股票投资并不适合小翔这个年龄层。“我告诉他,投资股票需要对市场、对行业和个股进行很多的分析工作,他有老师布置的学业,还需要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应该在炒股上花什么精力。”儿子认可了老潘的意见,不过老潘也建议小翔不妨可以从基金投资入手,因为基金投资主要由专家来操作,自己不需要付出那么多精力。
老潘介绍了一些投资方面的书籍给他,让小翔开始领悟基金的一些投资知识。为了把小翔领进门,老潘示范性地以1000元投资了一只基金,“每天晚上我就会带着他从网上查看这只基金的净值,看看我这1000元投资的增长情况。”一个月下来,小翔提出了自己也要亲自买一只基金,“我教他如何开立基金账户、如何用网上银行转账,但全部是由他自己来完成操作。”
不过,小翔在投资中的浮躁心理也引起了老潘的重视,“有时候基金净值涨得高了,他就会特别高兴;净值跌下来,他就不开心了。”看到这种情况,老潘就告诉小翔,投资市场上会有很多不可预估的风险,有涨必有跌,做投资就要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慢慢地,小翔不再紧盯着基金净值不放,而是学会了用坦然的心态面对投资,半年下来,小翔的投资也颇有斩获。 【记者点评】
高中生已经日渐成熟,16周岁后就可以获得身份证,这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理财能力提供了一个契机。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地介绍一些投资的手段和方法给子女。
在不影响子女学习的前提下,家长们还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些实践磨练的平台,让他们切身了解到不同的投资产品,回报和风险都是不一样的。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这种心态的引导在高中生财商教育中也非常重要。
不过,在投资教育上,家长们应当因材施教。像小翔是一个对投资比较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多进行一些培养;如果你的孩子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家长们也不应当拔苗助长,否则很容易带来相反的效果。
给予也是一种智慧
有的家长不愿意和孩子谈钱,也不愿意带他们学投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这样会引导孩子对金钱的过度追求。老潘却说,追求财富并不是坏事,但是要教孩子们正确地去对待财富才是家长们必做的功课。
像小翔从基金投资中获得了一笔收益。老潘就开始和小翔讨论这笔收益的用途,“刚开始的时候,他所想的都是买这个、买那个,当然他也很孝顺,说要给我和妈妈送礼物。”但是老潘给了小翔一个建议,“为什么不拿出一部分钱去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呢?”
刚开始的时候,小翔特别不能接受:“那是我赚来的钱,为什么要捐给别人?”老潘就找来一些资料片,当看到许多比自己小的孩子们,在那么艰苦地环境下求学,小翔终于明白了自己想买的一件品牌衣服,就可以帮助这些孩子们买到书本、文具,帮助他们完成一年的学业。在这个等号面前,小翔慷慨地选择了后者。
【记者点评】
给予也是一种智慧,培养子女的财商,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他们学会像“守财奴”一样地生活。在高中这个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家长们在着力培养他们理财能力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去对待自己可以获得的财富。在自己可以施用的范围之内,也要教会子女们学会分享、学会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他人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
在很多中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体会到贫困所带来的艰辛。如果家长们能够在这一方面帮助他们有所认识,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大学阶段:独立管理财富的开始
文/本刊记者 陈婷
理财教育主题:
●如何独立而合理地安排每月的生活开支?学会有效“节流”的诸多小技巧。
●哪些渠道可以开源?通过家教、勤工俭学、创业等,奖学金是“名利双收”的好渠道。
●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合理透支,但不要成为“卡奴”。
●怎样进行有计划的投资?采用资产配置的方式,注意控制风险。
●是否需要为自己进行保障?从意外和医疗险开始了解保险的种类和作用。
“我是从江苏来上海读大学的。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爸妈每个月给我800元生活费,学费和住宿费也是由家里来负担。虽然还没有经济独立,但我总觉得自己从年龄上来说,毕竟是成年人了,自己又是财大的学生,所以平常还是有点主动的理财意识。” 小谢是上海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她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大学期间的理财经验。
消费:合理支配为上策
“我身边有些同学花钱很没有计划性。比如我们寝室的小美,每月5日从父母那里拿生活费,然后就经常去学校外面吃炒菜,而且买零食、饰品和衣物,每次到了月底最后几天,日子就过得很惨,只能吃点方便面,有时候熬不住还要向我们借钱。
我花钱还比较有节制。通常我每个礼拜从银行卡里取一次钱,和同学出去逛街,有零钱的话就不带百元大钞,因为我发现一张100元的钱一旦打开了,就很容易花得无影无踪。”小谢说。
“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比较实惠的人。比如买书,我尽量通过网络购买,折扣很多时候能达到7折甚至更低,买多了还能赚积分换优惠。还有学校每年6月份,大四学生毕业的时候都会卖旧书,像中级口译的书和磁带我都是从旧书摊上淘来的,师兄师姐给的价格都很优惠。
小谢给记者介绍了一些自己生活中“节流”的小技巧,“还有电话卡,我也都是在学校附近购买折扣率最高的长途卡,不要让父母打过来,因为父母用家里的固定电话打长途要比我用折扣卡来打贵出好几倍。我的手机则是m-zone动感地带拇指王包月套餐,适合我这样短消息多,通话少的学生族。
[记者点评]:
◆ 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因为是住宿生活,日常的生活费用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已经到了每一元钱、每一笔开支项目都必须由自己独立支配的阶段,因此,合理控制和安排消费支出,学会对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学会“节流”,已经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一门功课。
赚钱:“门路”不少要得法
除了生活消费要进行合理支配,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赚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或是为今后进入社会积攒自己的“第一桶金”。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家教是最普遍的一种赚钱方式,所以我也曾经去给初中学生当过家教,每周上两次,一次两个小时四十元,一个礼拜有八十元,差不多相当于我每周生活费的二分之一。但是我发现去做家教特别费时间,首先从我学校去那学生家里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在学生家里要待两个多小时,一共要花去四个小时,折合下来我每小时的收入其实不是那家长说的二十元,而是十元。所以后来,我就没有坚持那份家教。而是在寒暑假回老家的时候,在自己家里给亲戚的两个孩子开辅导班,一个月做下来,我的家教总收入已经超过了2000元,这笔钱我就可以自己攒下来了。
另外,我觉得赚奖学金也比在上课期间赚家教钱性价比更高。比如,我拿一个二等奖学金就是1500元,赚得比在上海做家教更容易。更为重要的是,奖学金属于“名利”双收型的,将来找工作,简历上有较高的等级的奖学金,也可以为自己加分。”
[记者点评]:
◆大学生理财,其实也不外乎“开源节流”四个字。大学生的开源主要来自课余时间兼职。现在大学里经常能够提供一些兼职的机会,常见的信息来源有勤工助学办公室、学生会及社团,还有bbs 兼职版,不过他们提供的兼职机会各有特点。对大学生来说,既要有推荐自己、努力尝试的勇气,也要选择合适的平台,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兼职机会,在合理安排学业的同时开辟财源,摆脱经济上对父母的完全依赖性,并获得丰富的社会阅历。
◆如今大学校园中还比较流行合伙做些小生意,包括送快餐盒饭,还有开设外贸服装销店、女生饰品小店等,但是这样就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自己多年积攒的“私房钱”不够,则可能需要向父母以借贷方式寻求“融资”。也可以像小谢同学一样,通过自己在学业上和班级里的出色表现为自己赢得奖学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等。
◆当然,大学生不能为了赚钱而破坏身心健康,“开源”同时要注意:一是不要太关注当前赚的一些小钱,重要的是学习和经验积累;二是赚了一些钱也不要都花完,要有适当的积蓄,这样在关键时刻可以用上,或者有机会的时候作为一点投资的本钱;三是由于大学生赚钱主要靠出售自己的时间,很难用钱来赚钱,因此不宜过度。
股票和信用卡:不是人人都适用
“我表弟去年上大学的时候,我舅舅给他办了一张招行的信用卡。可是我发现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最好不要用信用卡,否则父母还钱都来不及,而一旦还款记录不好,还可能对父母或自己今后的银行信用产生负面影响。”小谢说,“还有股票,我现在也不是特别关注,只是有时候看报纸和上网时会关注一下大势。但在我周围同学,尤其是男生中间,蛮流行炒股的,有些同学投资效益还不错,学校内网上关于股票讨论的贴子也是点击率最高的。还有男声组织搞小型的私募基金,凑钱炒股呢!”
[记者点评]:
◆ 现在有不少银行针对大学生群体,在校园内推出了信用卡。但毕竟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父母,而信用卡消费很容易助长学生提前消费、追求名牌的消费习惯,因此对于花费没有控制力、没有计划性的学生,最好不要轻易办信用卡。
◆ 大学生群体已经有了一定的少量经济基础,对于股票、外汇,甚至期货等金融工具比较热衷。但这些金融工具,通常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风险又比较高,可以先加入一些社团听听相关的讲座,进行一些模拟操作。然后先把开户手续办好,做好投资准备。当然,如果是经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则可以稍微多花点时间在金融工具的实战
操作或模拟炒作上,理论结合实际。
◆大学期间可以开始尝试投资,但不一定全部投资于股票,也要做一定的资产配置,比如分散投资于国债、基金和优质股票中。大学生投资不要把目标定在追求收益最大化上,而是应该以学习基础投资知识为主要目的,同时获取较为稳定的资产增值。
◆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也应该逐步建立一些保障意识,关心一下自己学校是否有针对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障?看看是否可以每年花个100元为自己购买5~10万元的意外险及意外医疗险?看看自己的手提电脑是否需要作为财产保险?这些理财和投资方面的知识储备,都可以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贴士:如何开设股票账户
目前如果想投资股票,必须先开立“第三方存管”。办理“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流程与手续基本与原来的“银证转账”相同:在证券公司开设好股东账户卡后,与证券公司签订“第三方存管协议”,选定某家银行作为自己的办理行。然后投资者本人就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股东账户卡、客户银行结算账户(借记卡)和原营业部资金取款密码,到存管银行的营业网点(有的证券公司网点也可办理,各银行、证券公司的规定有所不一)办理“第三方存管”业务的签约手续。这一协议当天开户,当天即可开通,投资者就可从银行端和证券端发起转账或是交易。 从小开始 理财一点也不难
财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地培养,长期地积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引导。我们通过高二学生周斯予的来稿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理财教育的内容也步相同,要让理财的理念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孩子的头脑,融入了孩子的生活中。这样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
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学生 周斯予
从我很小的时候起,理财就进入了我的生活中。我的爸爸妈妈都在银行工作,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与钱打交道,在我们家里,钱也是我和父母经常交流的话题。
三条途径挣自己的钱
记得小学时,我看中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芭比娃娃,向妈妈要钱买,妈妈不但不肯,还对我说:“你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我们给你买,如果你想要什么特别的好东西,那就想办法自己挣钱买。”
我一个小孩子,能从哪里挣钱呢?妈妈向我提出了三个努力的方向,一是靠劳动挣钱,比如每天晚饭后洗碗,每周擦一次地板,可以挣20元钱;二是靠竞赛挣钱,只要参加了什么竞赛获奖,奖金和奖品全部归我;三是靠积累挣钱,家里卖废品的钱归我,逢年过节我得到的压岁钱可以存在自己的账户里,由我打理。
为了得到心爱的芭比娃娃,我听从了妈妈的要求。每天吃完饭后,爸爸妈妈坐到沙发上,我还要吭哧吭哧地洗碗,心中虽然极不情愿,也只好忍着。偶尔一两次偷懒,严厉的妈妈还不折不扣地扣我的钱,让我心疼不已。幸运的是,后来在一次中学生小学生青蛙故事大奖赛上,我从学校到区里到市里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获得了上海市第三名,一下子得到了一大笔奖金和奖品。就这样,差不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终于用自己的钱买回了梦寐以求的芭比娃娃。
初享“钱生钱”之乐
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积累了1000多元钱了,可爱的小皮夹胀得鼓鼓的。有一天,爸爸对我说:“斯予,你的钱也不少了,放在家里永远是这么多,如果存到银行里,就可以拿利息,得到更多的钱了!”怎么回事?钱会变得更多?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赶紧拽着爸爸仔细问个究竟。
于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去银行以自己的名义开了个账户,第一次存的是一年期的定期存款。
有了“钱生钱”的快乐,我对好东西的愿望似乎也变得减弱了。
起步玩起投资
我还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借”着妈妈的账户开始买基金了。那时候,妈妈对基金很感兴趣,也跟我讲了不少基金的知识,我听了心痒得很,便把自己积攒了多年的1万多元钱暂时“借寄”在妈妈的账户里,让妈妈当我的操盘手。
2006年4月,我用自有的2万元钱和妈妈一起投资了上投摩根的双息平衡基金,有了以往的投资经验,我对各种基金也做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这一次,我的投资可是赶上了好时机,到2007年2月份赎回时,扣除手续费等收益率达到44.44%。
今年股市的红火让我在耳濡目染之余也决定一试身手。今年2月27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浦发银行。这一次,完全是我自己的决定,原来我一直以为股票只与运气有关,现在才知道原来投资股票的学问很大。
为了早一点体验人生
如今,在多数同龄人看来,我俨然是一位“理财高手”,而这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知道,在我16岁的人生经历中,他们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传输着理财的意识、理财的知识乃至理财的技巧,不是为了让我早日成为大富豪,而是希望让我早一点体验到人生中那些必须经历的步骤。
爸爸一直对我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财富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能早一点参与,便是早一点体验人生。”如果说,理财也是一个人或者家庭的一项事业,我相信,如果从小就开始,理财其实一点也不难。 |